十佳歌手大赛-校园里的一场狂欢

这是Harold博客的第三篇文章。

Posted by Harold on May 17, 2019

挣扎 寻找

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园子里,常常熙熙攘攘地拥挤着上万被外面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学生,在家长、同学、老师、乃至他们自己的眼中,他们是这个国家最为优秀、最为重要的一群人, 在全国大部分人的想象中,他们都应该是热爱学习甚至是只爱学习的天才,随着而来的则是一个接一个的标签,打在了这里的每一个年轻人的身上,而这些标签,被称之为——“光环”。

而这里的年轻人,说到底不过也就是一群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很普通——至少大部分这么觉得,也很正常——至少大部分如此,他们绝大部分并非是只爱学习的书呆子,而是对于自己要求更高的、或者天赋更好的、或者运气更好的人。他们也爱游戏,爱刷剧,爱打桌游,和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年轻人没什么两样。

那么,到底是什么不太一样?平均来看,他们家庭条件更好,受过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智力水平和更好的执行力。但是同时,他们所处的环境与其他人不同,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处在peer pressure最大的环境下,他们身上有更多的期望和标签需要去满足,也处于更为敏感的舆论环境下。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需要努力,因为他们需要满足其自己和他人给他们的期望,需要与身上的标签相符,需要焦虑如何躲开即将到来的社会的“拷打”,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少数人经过痛苦的挣扎,做出了大部分人不敢做出的选择——自我解构,特行独立甚至是放弃生命,但是大部分的学生无法做到如此豁达,更多的人处在焦虑、压力、挣扎下。

解构 狂欢

十佳歌手大赛,是北大校学生会组织的一个课外活动。每年一次,从未缺席。在这里,走出了许多出色的校园歌手(虽然想来也没有什么像是清华校歌赛走出的李健或是最近正火的宿涵这样闻名中国的歌手),同样会有众多校外嘉宾前来表演、助力、点评,因而吸引了许多校内学生的追捧。而十佳歌手大赛的门票,除了工作人员和嘉宾外,所有门票均可以凭学生证免费领取,排名越前座位越好。因而,逐渐地,十佳排票成为了北大学生的一个传统。每年五月的某个周四晚上起,学生会办公室门前开始便搭起了一顶顶的帐篷,学生会的成员组织进行“排队”,学生会还提供瑜伽垫、饮用水等生活用品,准备充分。他们会从前一天晚上,一直等待到第二天中午,这种等待,位列“北大必做的99件事”之一。

在我给自己的定义中,自己是一个富有“仪式感”的人。在PKU三年,自然少不了参加这样的活动:两年前,第一个排队的帐篷搭起的时间大概是晚上十点,我和一群社团的朋友笙歌达旦,玩了一晚上的桌游;一年前,第一个搭起的帐篷出现在下午五点,这件事还上了当日P大朋友圈的热榜首位,大家对这位朋友的毅力感到震惊,我和几个密友十点多前往,搭着帐篷聊天游戏;今年,第一个帐篷似乎出现在上午十点,当下午五点,我后知后觉地在朋友圈借帐篷时,热心网友告诉我,可以搭帐篷的区域已经搭满了,当我们十点决定出去排队时,我们所处的排队位置已经看不到办公室了。我不由得开始思索,为何排队的热情就像北大学生的GPA一样,越来越高。想了很久,我突然明白,大家参与这样一个时间成本极高的活动,其实并非是为了十佳的门票,有那个功夫,去找个教育机构教两三个小时课,直接拿挣的钱去买自己最喜欢的明星的演唱会内场门票岂不是更有效的方法?大家更多的,则是想在紧张的学习和强大的压力下,找个借口和时间从焦虑中解放,想要试探着自我解构,不考虑一切的一切,找寻三两好友,在这“艰苦”的环境下,体验一下「燕园情」中“狂歌曾竞夜”的感受。

这些年来,这个园子逐渐不再是庇佑年轻人豪迈地喊出“收拾山河待百年约”的净土,大家开始更多地考虑“出路”、“挣钱”、“就业”等等,这是精英主义的胜利,也是北大精神的失败。每个人盯紧自己的GPA,盯紧自己的实习经历,盯紧奖学金的申请,盯紧一切能让自己简历更好看的东西,GPA在逐年提高,但是那个让人自由生长的环境却逐渐消失了。

我想,大概排队时间、人数的增加,也许也和这样的环境有些许关系。当外界压力增大,年轻人所更迫切想要的,便是这种纪念性的自我解构实验。

实现 成长

我开始想象,现在,在我身边的这些人,他们最终会走向何处。他们其中大部分人会进入光鲜亮丽的行业,也许是去高盛,去麦肯锡,西装革履,成为他们以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完成他们以为的自我实现。但是,在数十年后,当他们真正闲下来思考数十年前正在打桌游、看剧的他们,或是翘课实习、为了一门课的一两分去和教授argue,他们是否会后悔,自己的选择?他们是否还会记得,自己在幼小时,心中那个纯粹的想要成为什么人的念头?

怎样自我实现?每个北大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答案。之前,来自这个园子的李雪琴走火,引起了园子外大家的热议。身上有着这样“光环”的人,做一名抖音网红,这是不是一种堕落?一种对于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

与此同时,在园子中的我们却对她抱着接受、支持甚至是敬佩的看法。因为,我们都是一样曾身处困境的PKUer,我们一直坚信,兼容并包是这个园子一百二十一年来对每位身处这里的年轻人的耳语,正如这里每天清晨的百鸟争鸣。

正如李雪琴所说:

我在消解我自己,但是我消解的是外界贴给我的标签,消解的是我所处的环境构建出来的我。我把它消解掉,回归的是真正的我。这反而是对我的自我实现。

2019年5月17日清晨 于十佳排票现场